《未来编年史》与佛教的联系

《未来编年史》与佛教的联系

 

一.

2019年9月的某个下午,在Youtube一档叫做“脑洞乌托邦”节目里,我看到了关于《未来编年史》的介绍。随即便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这本英文名为 《Chronicles from the Future》的电子书。在阅读中,我非常意外地发现,它与佛教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由于这是一本非常小众的书,我无法知晓其他读者是否有此同感,只能先把自己的感触记录下来,以期后来。

未来编年史不是一本小说,它源于一位叫作Paul Amadeus Dienach的瑞士籍德语教师的日记。这本日记在作者生前从未被公开,直到半个世纪后才由Paul的学生翻译出版。

1921年由于昏睡性脑炎,Paul在日内瓦的一家医院昏迷了整整一年。在昏迷中,他的神识穿越到了公元3906年,进入了一个叫作Andrew Northman人的身体,并在那里生活了一年。

苏醒后,Paul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,因为他知道没人会相信他的经历。之后Paul旅居来到希腊,在那里继续自己的教师生涯。

不幸的是,由于肺结核,Paul于1924年去世。在去世前,他把一本日记交给了自己最喜爱的学生George Papahatzis,日记里记录的是Paul在未来的所见所闻。

此后几十年,George一直断断续续地尝试把老师的日记翻译成希腊语。对老师的了解使他深信这段经历是真实的。George曾12次来到瑞士探访Paul的过往和家庭,但并没有什么收获。

1972年,George已经成为了雅典一家大学的校长,并在希腊议会中担任一定的职务。尽管他很清楚,公开这本日记会给自己的声誉和前途带来负面的影响,George仍然将它公诸于众,在亲友的小范围内传阅。但是大规模出版这本日记的努力,始终受到一股无形力量的阻挠。这股力量可能来自共济会,因为这个神秘的组织,似乎并不乐意凡人得以窥见到未来。2013年一位年轻的希腊学者从弟弟处了解到这本书的存在,产生了极大的兴趣。他用两年的时间将它翻译成英语并出版,也就是今天我看到的这本《Chronicles from the Future》

 

二.

日记中记录了很多未来的事件:人口过剩、世界大战、火星移民、地球政府的形成、与外星文明建立联系等,这些描写似乎超越了一位生活在1900年上下的年轻德语教师的知识范畴。但这并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,最吸引我的,是日记中大量关于未来人类精神世界的描述。当我第一次阅读到这些段落时,简直感到震惊,作为一个经常看佛教经典的人,我发现这些描写已经非常接近佛教的思想和境界,似乎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如果Paul的经历是真实的,那我们就能得出一个非常有趣的推断,未来人都是佛教徒。

未来的地球因为科技的发展已经非常富足,这使人类开始不再专注于物质的追求和个体间的斗争,人类的灵性逐渐升华。到了公元3382年,量变引起质变,人类的大脑开始进化出一种新的能力,它使人类能够感知一种叫作Samith或Great reality的宇宙真相。看到真相的人类,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,精神世界发生蜕变,自然地抛弃了旧人类的一切罪恶,所有行为都顺应Samith所启迪的发自内心的真善美,人人都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,灵性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。

很难用语言来解释Samith究竟是什么,这个概念有点类似佛教中的“自性”和“本来面目”,有趣的是Samith这个单词的拼写,就非常接近佛教用语Samadhi,即三摩地或三昧。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是“明心见性”(见到自性,见到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),从而彻底消除身见和我见,了脱生死,跳出轮回。 而根据西藏度亡经,密宗僧人几十年苦行,也就是为了能在生前见到自性光明,以期在临终中阴时,离开肉体的神识能辨认出这种光明,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其中,不再经历投胎。这本未来编年史仿佛在告诉我们,通过物种的进化,未来的人类不必再经过数十年的苦修,便能轻而易举的见到自性,看到宇宙的实相,而走上解脱之路。

这里引用一个挺有趣的说法,Youtube上有一档节目叫作Cosmic disclosure (宇宙揭露),主要是由美国秘密太空项目计划的前成员Corey Goode,讲述他在工作中与外星人接触的真实故事,传达了人类即将到来的集体扬升。Corey曾提到,外星人以精神力量为标准,把宇宙生物划分为八个密度。地球上的动物处于第一密度,人类处于第二密度,但正在向第三密度进化。这样看来,编年史中公元3906年的地球人似乎已经达到了第三密度。

 

三.

有些人也许认为,Samith只不过表达了人类弃恶扬善、仁慈博爱的普世愿望,硬是把它和佛教扯在一起太过牵强。我想我还是引用日记中的一些文字来加以说明,请大家自行判断,这位信奉基督教的穿越者Paul所表达的,究竟是人类理想,是基督教义,还是佛教思想。


图1

 


译文重点:人类生命短促,感官能力有限,作出的主观判断,往往远离客观事实。
佛教思想:切莫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


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类五官(五根——眼耳鼻舌身)无法感知的事物,比如wifi信号、超声波、紫外线、病毒、无色无味的气体。如果人类仅凭五官的感知,去判断客观世界,必然会发生错误。眼睛是最人类最信任的感官,但它却产生太阳围绕地球转动的错觉;把一格格快速交替的静态胶片看作连续的画面。因此眼见未必为实,眼不见未必为虚。

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,在人类身边筑起了一道知见之墙(第六根--意),我们把那些与我们的知识和惯性思维相矛盾的事物,统统归为不合理或不可能。如果和古人谈论飞机、电视、互联网,古人必定斥为怪力乱神。而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坐在知见围成的井中,以管窥天,枉自断言什么是科学的,什么是迷信的。佛陀早就告诉了我们——切莫信汝意,汝意不可信。



图2

 


译文重点:
1.人死后无法带走任何世间成就,唯一跟随你的,是此生所获得的心灵修养和精神提升
佛教思想:万般带不去,唯有业随身

2.人不会只出生一次,灵魂会在他方世界再次出生
佛教思想:六道轮回

因果和轮回是佛教的基础理论,凡人对身体有强烈的执着(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自己)。为了讨好这个身体,而产生贪嗔痴的念头,又因贪嗔痴产生种种烦恼,造出种种恶业。临终时刻,所有的世间名利都无法带走,只有业力如影随形,牵引死者投生于相应的六道,如此反复,永无出头之日。佛教的修行,是在看清这个生命真相的前提下,提升精神境界,断除我执,摧灭贪嗔痴,使业力无以为继,轮回的车轮嘎然而止。

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,迈阿密大学精神药物研究部主任Brain Weiss,在他的著作《Many Lives Many Masters》一书中曾经写过,在进行催眠治疗时,很多病人都能回忆起前世的濒死经验。在濒死的过程中,病人的神识会遇见另一个空间的高级灵体(书中称之为Master),为死者开示生命的真理——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升华自己心灵,通过无数次的轮回来净化自己的灵魂,每一世修行的结果,决定了下一世的上升还是下堕,直至被彻底净化。这和佛教的理论基本相同。

有趣的是,公元四世纪,当君士坦丁大帝统一罗马,奉基督教为国教并修订圣经,删除了其中有关轮回的内容,此后圣经中便只存在死后永恒的地狱或永恒的天堂,任何轮回转世的说法都变成了异端邪说。而身为基督教徒的Paul,若非亲耳听闻并记录下未来人类的信仰,又怎会对东方宗教理论如此熟悉而又如此离经叛道呢。


图3

 

译文重点:他们对于生命重复和死后世界确信不疑,他们有同一精神体可以连续多次存在的见解,他们坚信灵魂能跨越时间和空间
佛教思想:还是轮回转世

轮回对于未来人类来说,好像已经成为常识。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,只要有心去了解,要确认轮回的真实性也并非是一件难事。古今中外众多书籍中存在大量的转世案例,只不过身处知见之井中的我们,常常不经思考,便一律将其打上封建迷信或学术骗子的烙印,却从未有过一丝疑惑,这些文字和研究,会不会有可能,是对真实事件的如实记录。

这里推荐一些相关资料:
Ian Stevenson的《20案例述轮回》《轮回与生物学》
Brian Weiss的 《前世今生》系列
李常珍的《坪阳再生人》
海南唐江山的采访视频、坪阳再生人的采访视频、台湾朱秀华借尸还魂事件等

以上资料的真实性,个人感觉还是蛮可靠的。特别是Ian Stevenson教授,从60年代开始直至2007年去世,在半个多世纪里,以严谨的科学方法,一直在从事轮回转世的研究,从全世界收集了近三千个案例,发表了近十本专著和几十篇学术论文,其中许多被研究者引为经典。在真相的天平上,这些努力和心血,要远远重于我们一拍脑袋就说出的一句不可能。


图4

 

译文重点:他还说起了“遗忘之障”,这种障碍使人无法获得前世的知识和记忆
佛教思想:隔阴之迷


科学很难解释,为什么有些孩子从小就在某些领域表现出超常的天赋,就像莫扎特五岁能作曲、藏族格萨尔王史诗的神授艺人,往往都是在孩童时做了一场奇怪的梦后,就能背诵几百万字的长行史诗(央视有过纪录片,并没能解释原因)。用轮回的观点来看,所谓天赋,也许只是今生重拾前世的知识经验。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,这种知识的隔世传递困难重重。

佛教认为,修行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“隔阴之迷”。虽然这一世的修行有了一些成就,如果仍然不足以脱离轮回苦海,那么在下一世,这些修行的记忆就会淡忘,只在阿赖耶识中留下一粒种子,遇到外缘时,再重拾修行。有了前世的积累,今世在修行时,会有一种似尝相识的感觉,修行的速度和悟性远胜普通人,藏传佛教中的活佛即属于这样的例子。但也有很多高僧在投胎之后,便忘记了前世修行之事,今生与常人一样,在五欲六尘中颠倒迷惑,无法在解脱大道上更进一步,反而退转下堕。佛教中著名的公案,五祖戒再为东坡、草堂清复作鲁公,说的就是这个。


图5

 

译文重点:人生苦短,唯有走上Samith的大道,才不算虚度此生。唯有让我们接近Samith的事才有价值去做。我们对Samith的感悟是唯一在尽形寿后(身体消亡后)仍能留存的东西。
佛教思想:人身难得今已得,佛法难闻今已闻,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

佛教认为六道之中,人道由于苦乐相对平衡(天道过乐,地狱饿鬼道过苦,畜生道没有智慧),因而最易修行。但是投生人道的机会很低,即使投生了人道,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佛法,并相信佛法。如今我们已经很幸运地获得人身,又很幸运地听闻到了佛法,如果不在此生,就一鼓作气,永脱轮回苦海,那以后还要沉沦多少劫的时间,才能重新获得这样的机会呢?所以在佛教看来,用极难得的人身,去追求世间名利,如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。再通俗点来讲,这就是一道选择题,要么“辛苦一天来换取快乐一辈子”,要么“快乐一天但要辛苦一辈子”。怎么选择,在于你看得有多远,相不相信今生只是无数次轮回中的“一天”。


图6

 

译文重点:我们对于最终成神的渴望,以及对人类超凡起源的确信,使我们即使身处浊世,依然努力去美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。
佛教思想:佛性本具

日记中不止一次提到Godlike Destination. 基督教是一神教,宇宙间只有一个神,众生都是上帝子民。如果子民说要最终成神,与上帝平起平坐,那是大逆不道的,神的成功无法复制。但佛告诉众生,自己的成功可以复制。释迦摩尼佛把自己觉悟到的生命真相和修行经验传授给众生,帮助他们解脱生死,成就佛果,获得与自己同等的地位。这种“佛与众生平等”“每个人身上都有与生俱来的佛性,每个人都能够修行成佛”的思想,更接近于佛教,而不是基督教。


图7

译文重点:
1. 不再把时间按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划分。
2. 所有生命是一体的,有同一个本质。

佛教中没有时间、空间的概念,三世平等(过去、现在、未来)、远近一如,不出我们一念现代科学同样推测,时间和空间都不是线性的,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、空间有无数个维度。

笔者随意打开身边的一本净土五经,普贤行愿品中就有偈言曰:
我能深入于未来,尽一切劫为一念,三世所有一切劫,为一念际我皆入
于一毛端极微中,出现三世庄严刹,十方尘刹诸毛端,我皆深入而严净

佛教的这种与现代科学暗合的超前观念,千百年前的人也许无法理解,但现代人应该比较容易就能接受。

量子力学提出一种可能性,宇宙起源于一个意识,在这个意识中产生了光子,而光子是目前所知的最小粒子,是构成宇宙一切物质的基础(万法唯心造?)。佛对众生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是因为深知,所有的生命都源自同一个意识,你就是我,我就是你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,佛与众生和万物本是一体。


图8

译文重点:
1. Samith (Great Reality)为每个人而存在,早晚都会让我们获得解脱
2. 时空的连续性,并非人类想像那样
3. 只要认请Samith, 我们就能像神一样, 就能拥有超人的智慧
佛教思想:自性本具

六祖坛经云: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
又云:若识自本心,见自本性,即名丈夫、天人师、佛

一切众生的佛性(自性)本就是圆满的,一切具足,丝毫不缺。只不过众生的自性犹如蒙尘的镜子,无法照见实相,只能在模糊幻影中迷惑颠倒。若能拭去灰尘,让本具的佛性显露出来,众生也就拥有了和佛一样的看清宇宙真相的能力和智慧。


图9

 


译方重点:前人定义的所谓快乐,对我们(即未来人)来说,就是一场梦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,并不是为了寻找身体所能感受的快乐,那是不存在的。我们到这个世界上,是为了探寻什么是真正的快乐,找到它的源头,以后当我们见到它时,就能立即认出它。
佛教思想:有漏皆苦,明心见性

佛法云,有漏皆苦,众生不明白万物缘生缘灭、无常无我的道理,在无常法上追求刹那的快乐,这样的乐只不过是苦的因,绝不是真正的快乐。

一切世人,以欲为乐,不知是苦,
智者观之,唯苦无乐,所以者何?
为乐,即是苦,不知有者,无所因故。
为乐,即是苦,不知得者,失所因故。
为乐,即是苦,不知聚者,散所因故。
为乐,即是苦,不知生者,灭所因故。
———— 今天所拥有的“有得聚生”的快乐,就是造成明天“无失散灭”的痛苦的原因。

什么是真正的快乐?—— 不会消失的快乐。
什么是不会消失的?—— 自性不生不灭。
什么是自性?—— 父母未生我前,我的本来面目,那个不带任何“观念”的空白的我。
自性也许就是宇宙源起的那一个意识,是众生共同的本体。
让自己回归到自性本体中,就能获得永恒的清净快乐


图10.11



佛教中,把我们生存的环境称为“五浊恶世”,只有看到它的肮脏不净,才会产生出离之心。图10.图11是作者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丑陋和人心险恶的描述,虽然这些描写也许与佛教无关,但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无比真实生动。

译文重点:
我意识到,我时代的人们所选择的道路,是如此偏离通向幸福的真正大道。日常的琐事压抑着我们的情绪和精神。对财富的渴望、对权力的争夺、对灾难和失去的恐惧,时刻毒害着我们的灵魂,使它萎缩而残损,无法再感受心中原有的快乐。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,当你痛心懊悔时已然太迟,被焦虑压抑多年的Samith不再出现在你的生命中,你的内心世界一片干涸。

那是一个物质化的年代,一个毫无感性、毫不在乎人类价值、毫无高尚精神的年代。它专注于科技的发展,却缺乏控制科技所必须的道德。每个人都只为自己而活,爱、坦诚、仁慈、原谅都放在了一边。在竞争极其激烈的环境下,人为了获得财富无所不用其极,只重结果,不问手段。如果因为良心上过意不去,而稍有迟疑,就会被认为缺乏成事的常识。最终对权力和控制的欲望,压制住所有可能被唤起的情感,获得了胜利。

年轻人缺乏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,他们只会说:“我什么都不信”。成年人对此要负主要责任,他们对孩子放任自流,不加指引,却美其名曰:让孩子找寻自己的道路。

与此同时,出现了“垃圾偶像”的现象。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开始崇拜偶像——演员、拳击手、足球运动员、长发邋遢音乐人、色情女优、无情的商界巨头、而不是那些真正的英雄。

失去信仰使人类失去了内在平衡,信仰的倒塌留下了巨大的空洞。突然之间,人类丧失了从高处看待生活和世界,理解生活和世界的能力。一些科学家主张:科学已经永远取代了天真的宗教信仰。但是过度信仰科学,无法解决人性所面对的问题,至少对那些还值得被称为“人”的人来说。

 

我很少写东西,只有在内心受到极大触动时,才偶尔呻吟一下。初看《未来编年史》,我只是把它当做一本穿越小说来阅读,顺便判断一下作者经历的真实性。然而当我意外发现,书中未来人的精神追求与佛教思想是如此接近时,顿时感到一种“现实与传说” 碰撞并契合的巨震,于是很想把这种想法表达出来。十几年前丹布朗的 《达芬奇密码》也曾给我同样的震动。至今我依然记得,自己一边看着油画《最后的晚餐》,一边思考作者关于耶稣右边的女性是他妻子的推测;一边查看美元纸币上的图案,一边聆听作者讲述共济会的传说。在未来编年史里,如果Paul的穿越经历是真实的(可能性很大)那么他描述的未来人的精神追求就是一种现实,佛教最初是对释迦摩尼言行的记录(如同论语之于孔子),但对大多数人来说,也仅仅是一种传说。于是在1922年的一本德语日记中,现实与传说发生了碰撞和契合。

编辑于 2020-01-31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未來編年史 佛教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than X 的頭像
    Ethan X

    成佛之道

    Ethan 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