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有四件事做不到、佛有三種人不渡】

佛有四件事做不到

★第一:  因果不可改:自因自果,別人是代替不了的;
★第二:  智慧不可賜:任何人要開智慧,離不開自身的磨練;
★第三:  真法不可說:宇宙真相用語言講不明白,只能靠自己實證;
★第四:  無緣不能渡:無緣之人,他是聽不進你的話的,正所謂天雨雖寬,不潤無根之草,佛法無邊,難渡無緣之人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佛經上云:「佛有三不渡,即無緣者不渡,無信者不渡,無願者不渡。」
image

★第一,佛不渡無緣之人。
因為佛是智慧的化身,
無緣者就難以接觸到真正的智慧。
(時緣未到無法渡)
(也提醒:帶有智慧的助人)

★第二,佛不渡無信之人。
心生懷疑:「能有這麼靈嗎?」因為「信為道源功德母」
(沒有信心、觀望不前、疑三惑四,任說破三寸舌)
(宇宙法中:信任法則、誠信法則)

★第三,佛不渡無願之人。
沒有願力的人已經沒有辦法,
不需要任何人去渡他,因為他已將自己拋棄了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神性自信佛一直都在,在於你自己是否敞開心房,看向世界)
眾生沒有緣分,菩薩還是慈悲,
雖然現在不能度你,但是佛會給你安下佛緣,
等到你緣分成熟了,菩薩照樣來度你。

 

佛有三種人不度、佛有四件事做不到……
廣祥法師

弟子問佛祖:「您既神通又慈悲,為何還有人受苦?」佛祖說:「我雖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,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:

第一,因果不可改:自因自果,別人是代替不了的;

第二,智慧不可賜:任何人要開智慧,離不開自身的磨練;

第三,真法不可說:宇宙真相用語言講不明白,只能靠自己實證;

第四,無緣不能度:無緣之人,他是聽不進你的話的,正所謂天雨雖寬,不潤無根之草,佛法無邊,難度無緣之人。

「佛有三不度」,有三種情況、三種人,佛法是不能度他們的。

緣分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。大家說說你們現在坐在這裡跟師父是什麼緣分?不學佛,你們能認識我,我能認識你們嗎?不認識的。菩薩、佛雖說法力無邊,但是有三種人連佛和菩薩都不能救度。

佛經上云:「佛有三不度,即無緣者不度,無信者不度,無願者不度。」「無願」就是沒有願力的人,也不度。跟大家稍微解釋一下。

第一,佛不度無緣之人。

因為佛是智慧的化身,無緣者就難以接觸到真正的智慧。我問你們,在人間一個傻得不得了的人,你說聰明、有智慧的人會跟他交朋友嗎?正所謂「天雨雖大,不潤無根之草;佛門雖廣,難度無緣之人!」所以有緣千里來相會,無緣對面不相逢。你們跟師父、跟菩薩有沒有緣分?(有)

第二,佛不度無信之人。

如果你不相信,就算有機會接觸到這麼智慧的佛法,也是心生懷疑:「能有這麼靈嗎?」因為「信為道源功德母」,信能遠離生死苦海,信能長養諸善根。信以菩薩作為基礎,相信菩薩能夠救你的話,一個生癌症等死的人,當他相信菩薩能夠救他的時候,他是不是有希望了?

第三,佛不度無願之人。

沒有願力的人已經沒有辦法,不需要任何人去度他,因為他已將自己拋棄了,他覺得「我沒有願力,無所謂的」,這種人菩薩都度不了。

佛門說「普度眾生」,為什麼還有不能度的人呢?其實並非佛不想度前面講的三種人,而是這三種人根本沒有辦法度。「普度眾生」是靠緣分的,是相信的,是有願力的。

如果眾生沒有緣分,菩薩還是慈悲,雖然現在不能度你,但是佛會給你安下佛緣,等到你緣分成熟了,菩薩照樣來度你。

哪種人最難度化?

達真堪布 

所謂的剛強難化,是不是天天殺生、喝酒、吃肉,不拜佛、不修法?不是。真正剛強難化的是佛教油子,佛法對他們也沒有辦法。表面上什麼都會,理論上都懂,但是內心充滿了傲氣,誰都看不起,對這種人佛法就沒有辦法了。

即使是天天喝酒吃肉的人,如果能找個機會、用些方法,也能度化;再不行就等機緣,一旦機緣成熟了,一定能度化。但是對佛教油子就沒有辦法了,表面上的東西,理論上他都懂,但是超越的境界,和是他無法溝通的,對這樣的人就無法度化了。

作為一個學佛人,作為一個修行人,應該重視這個問題!日日有改變,日日有進步,這是上等修行人。自己看看能不能達到這個標準,如果能達到,就了不得了。月月有改變,月月有進步,這是中等修行人。如果自己能達到這個標準也很好了。年年有改變,年年有進步,這是下等修行人。如果自己能達到這個標準也行,也能成就。

還有一種就是沒有進步,沒有改變的人,這如同木棍、石頭,木棍拉不長,石頭泡不開。這種情況,才是最可怕的!

學佛修行不能每天糊里糊塗,應該有個標準和目標啊!有的人根本沒有標準,沒有目標,每天想吃就吃,想玩就玩……真的,這就是混日子,這叫做虛度光陰!

「我天天上課,天天打坐修法,怎麼叫混日子呢?怎麼叫虛度光陰呢?」是啊,因為你沒有標準,沒有目標。上課的時候,一開始就打妄想,直到最後;上座也是,一上座就打嗑睡,一直到下座。早上是這樣,晚上也是這樣……這種人是不會有進步的,這種人是不會有改變的。

已經成為佛教油子了嗎?我們都應該好好反省自己,觀察自己。

這兩種人難入道

界詮法師

遇苦、受苦、知苦、覺苦,當下生什麼心?厭心還是怨心?

常人遇苦心生抱怨,以為都是別人惹的,或是自然界造成的。這樣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,多生苦惱、熱惱;如果生厭心,了知苦之真相,則能從厭離心到出離心,再到迴向心。

人世間苦啊,修行念佛勤求出離,一心迴向往生。一切眾生無不是苦,應生悲愍眾生同願成佛的心。

有些人表現老實,似乎沒事,可心沒活過來。貪瞋癡慢十分細密,只看別人不是,從未看到自己的問題,缺乏同情心,此類人難修。

有一類人則過於感情,情緒化嚴重,性情難調。今天這樣,明天那樣,容易與人記恨,此類人則更難修啊!

佛有三能三不能

虛雲老和尚開示: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。一切菩薩也如此發心

虛雲和尚1955.6.25日開示:地藏王菩薩發大誓願:「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;地獄未空,誓不成佛!」

一切菩薩也如此發心。我們每天上晚殿,也如此發願說: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」

凡佛弟子無不發此誓願,證果深淺大小不同,皆由願力深淺,依願行持大小而定。佛由眾生修成,眾生能依願行持,就是菩薩,就能成佛。

既然成佛人人有分,何以一切菩薩發願度眾生,度來度去總度不盡呢?因眾生之眾字,由三個人字合成;三人成眾生之數,無窮無盡。十法界中,除佛法界外,其餘九法界都屬眾生。上三界是聖人,已出生死苦海,不受輪回,余(餘?)六界都未出生死;九法界內有三聖法界尚有微細習氣未盡,所以都屬眾生。習氣有深淺,上 三界淺,下六界深。習氣深重,業障眾故,故叫苦惱眾生。這些眾生,死去生來,不得休息,勢難窮盡;其數量亦複難知。

嵩嶽元珪禪師對嶽神說:「佛三能三不能。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,而不能即滅定業;佛能知群有性,窮億劫事,而不能化道無緣;佛能度無量有情,而不能盡眾生界,是為三不能也。」

又說:「定業亦不牢久,無緣亦是一期,眾生界本無增減,且無一人能主有法;有法無主,是謂無法。無法無主,是謂無心;如我解佛,亦無神通也;但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爾。既眾生界本無增減,則度眾生亦無所謂盡不盡也!」

六祖壇經,解釋四弘誓願曰:「『眾生無邊誓願度!』……所謂邪迷心、狂妄心、不善心、嫉妒心,惡毒心、如是等心,儘是眾生,各須自性自度,是名『真度』。……又『煩惱無盡誓願斷』,將自性般若智,除卻虛妄思想是也。又『法門無量誓願學』,須自見性,常行正法,是名『真學』。又『佛道無上誓願成』,既 常能下心,行於真正,離迷離覺,常生般若,除真除妄,即見佛性,即言下佛道成。」

佛果禪師曰:「究竟佛亦不立,喚甚作眾生?菩提亦不立,喚甚作煩惱?」倏然永脫,應時納祜,古人如此說話,何以我們做不到呢?只是不肯除習氣,放不下,作不得主,沒有覺照,在不妄中自生虛妄;但能動靜忘懷,則水清月現了。

政和二年,嘉州奏風雷折古樹,中有定僧,爪發被體,詔輿至禁中,繹經三藏。金總持令擊金以覺之。詢其名曰:「我盧山遠法師弟慧持也,因遊峨嵋至此。」問欲何歸?曰:「陳留古樹中。」詔以禮送之,因圖形制贊雲:「七百年來老古錐,定中消息許誰知;爭如只履西歸去,生死何勞木作皮。」

達磨祖師;梁朝普通七年,由西天航海到中國,因梁武帝問法機緣不契,便渡江,居洛陽少林寺,面壁而坐。越九年,以正法眼藏,傳付二祖,化緣既畢,遂端居而逝,葬熊耳山,起塔少林寺。其年,魏使宋雲蔥嶺回,見祖手攜只履翩翩而逝。雲問師何?師曰:「西天去!」雲歸,具說其事。及門人啟壙,棺空,惟只履存焉。 詔取遺履少林寺供養,後人圖祖師像,亦畫手攜只履。達磨面壁,慧持入定,功夫深淺不同;七百年定功,不可謂不深矣,猶不及只履西歸。我們比慧持定功,又相 隔甚遠;定功一點都沒有,怎能度眾生呢?努力放下用功吧!

編者按:了解佛教文化的人知道,佛不是救世主,也不是造物主,佛不是萬能的存在,佛也有做不到的事。如唐代元珪禪師曾提出,

佛有「三能」與「三不能」:

0318貼_佛三不能01.jpg

一、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而不能滅定業;

二、佛能知群有性億劫事而不能化導無緣;

三、佛能度無量有情而不能盡眾生界。

佛「三不能」另有一說,具體是指:

第一,佛不能轉定業;

第二,佛不能度不信之人;

第三,佛不能度無緣之人。

那麼,我們應當如何理解這三「不能」?三不能是不是永遠不能?

永明壽禪師說:「故知但遵教行者,依法不依人,無不證果。唯除不信人,千佛不能救。」

「依法不依人」,自然可以證果,這是引用佛經上所說。大家要特別注意!後世學佛多半是依人不依法,很多人拜老師、拜師父變得情感化,以老師或以這宗派為主,把正法忘了,這是很糟糕的。我們學佛,對老師當然要恭敬,但不管哪一位老師,要看他講的是否適法?合不合法?

不信正法的人,你對他一點辦法都沒有。拿世間的知識來說,這裡可以作個討論。有的哲學系開有比較宗教學這門課。專門研究各個宗教的教義,並加以分析比較,這是現代全世界人類文化的趨勢,大家要注意!在宗教方面未來將趨向大公教,大公教是西方的名詞,中國人本來走的就是大公教的路子,憲法規定宗教信仰自由,過去雖然沒有法律規定,三千年來,我們素來主張宗教信仰自由,以回教在唐朝傳進來,馬上被接受;唐太宗時基督教聶斯特利派(當時稱景教)進來,也為其建教堂;外道婆羅門教(襖教)傳,也接受。現在已經是五教同流了,釋迦牟尼、孔子、老子、耶穌、穆罕默德排排坐,吃果果,是好人,講好話,都請上坐,這是中國人的做法,這個風氣現也推行到美國。

所有的宗教在比較宗教之下會走一個共同的路子,所有的教義歸在一個真理之下,我們要注意這個人類文化的趨勢,大概很快會實現,最多在一個世紀中一定會有。如果真發現有外太空生物的話,恐怕這個人類文化會更快的實現。

那麼,我們曉得某些宗教教義講教主萬能,佛教有沒有呢?拿比較宗教來看,佛教沒有,佛教說佛「萬德莊嚴」,並不講他萬能不萬能,萬法與萬能是兩樣,善性一切圓滿就是萬法莊嚴。佛能「通一切智,徹萬法源」,但成佛有三不能,不是萬能:

一、不能轉定業。

譬如這個世界的劫運如此,站在比較宗教哲學的立場,教主萬能,怎麼不來救救這個苦難的世界?為什麼?那麼佛教答復:這是眾生的定業,無法轉。

二、不能度不信之人。

你說不信會下地獄,他說我下我的地獄,各走各的路,你對他一點辦法都沒有!

三、不能度無緣之人。

佛經上講,釋迦牟尼佛要度一位老太太,她看到佛就討厭,佛就現神通從四方八面讓她看,她干脆蒙起眼睛,來個老子不理你,釋迦牟尼佛毫無辦法。這位老太太與阿難有緣,佛叫阿難去教化,阿難對她說什麼她都信,這就是有緣。

還有一個有關緣的故事;有一次佛在打坐,聽到山門外有吵架聲,一看是舍利弗跟一位老頭子吵架。佛問何故?舍利弗說老頭子要出家,他們一查此人五百生沒有做過一件與佛有緣的事,所以不答應他出家,他硬吵著要出家。佛說,你們這些羅漢只知道五百生,五百生以前他干什麼,你們知不知道?再用神通看看,五百生以前他是狗,跟我結了緣,那時我是修道的隱士,死後燒出舍利子,弟子為我蓋了舍利塔,他是狗,狗喜歡吃大便,跑到廁所吃大便,突然聽到有人過來,一著急尾巴黏了一團大便就跑,結果看到我的舍利塔,把大便一甩甩到我的塔上,跟我結了緣,因此可以出家。這個故事等於判例,說明佛難度無緣之人。

佛這三樣都不能嗎?能,加上時間都能,這點要注意!這也是人生哲學,天下有許多事,加上時間與空間皆去,由不能而變成能。定業只有時間的限制,好比犯罪坐牢一百年,百年過後,從一百〇一年開始就可以轉了,定業也可以轉。不信之人,現在不信,先逗逗他!充其量打你一拳,這一拳跟狗甩大便一樣,就可以結緣,不管善緣惡緣,先結緣再說,將來就會起作用。所以三不能,加上時空變化,也可以轉。

為什麼舉這些例子、講這麼多閒話給大家聽?主要說明「唯除不信人,千佛不能救」這兩句話,是不了義教,不徹底,現在我們多方補充,變成了義教,雖然是不信之人也可以救,不要千佛,一切眾生都可以度他,因為加上時空而有此作用。

元圭禪師說佛有三不能:一不能即滅定業;二不能化導無緣;三不能盡眾生界。

一不能除去眾生既定的業報,據《大智度論》記載,即使是佛陀自己,由於過去世所造之業障,成道後仍要受木槍麥馬等9種果報。

二不能度無緣之人,度無緣之人猶如潤無根之草,是徒勞無功也是不起作用的。

三不能度盡所有的眾生,盡管佛陀有眾生無邊誓願度的誓言,總有不信之人,佛陀拿他沒有辦法。

元圭禪師是唐朝的僧人,生於公元644年,寂於公元716年,河南洛陽人,俗性李,幼歲出家,在慧安國師處頓悟佛陀玄旨,後卜居嵩岳龍塢,苦心向道,數十年如一日。相傳他曾點化山神,役其將北嶺之樹移植東嶺,當晚暴風吼雷,奔雲掣電,棟宇搖蕩,宿鳥聲喧,第二天「北巖松栝盡移東嶺,森然行植。」

佛陀的三不能,佛教多有演繹。南懷謹說是一不能轉定業。二不能度無緣之人。三不能度不信之人。我看過洛桑圖丹瓊排活佛在《愛心中爆發的智慧》一書中所引的話最為感動:「我(佛陀)不能用聖水洗淨人的罪業,也不能用手去掉人的身心之苦,我的悟心也無法直接移植給別人,只能用真理進行教化,使人們自脫。」

佛不是萬能的,知道以後讓人倏然一驚,似乎有點失望,其實,禪師的開示有很深的意義。世界萬能是不存在的,一切的萬能都只可能存在於戒中,在每個當下,回歸善念的起點,回歸身心一如,時刻准備著承受應該承受的一切,時刻警惕著不造惡的業報。

 

嵩山嶽神求五戒於元珪禪師的故事

底下為翻譯的白話文

佛祖歷代通載卷第十三

釋元珪,姓李氏,唐朝伊闕(今河南伊川縣)人,幼歲出家具戒,得法於老安國師,世壽七十三。嵩嶽元珪禪師稟氣英奇,寬裕閒雅。

因為素性如此,幼年出家為僧。

永淳二年,接受剃度,隸名閒居寺。他每天學習佛法,勤奮無懈,執律堅決。

後來,元珪禪師忽然體悟少林寺禪宗,大通心要,深入玄微,於是在嵩嶽中的龐塢建了一所茅草屋,對徒弟仁素說,「我原來居於寺東嶺。等我圓寂了,你一定要在這裏建塔,埋葬我的骸骨。」元珪禪師安心地在崇山峻嶺中修行。

有一天,來了一位富貴人家樣子的男子,身著寬袍大冠,帶著大批侍從,前來拜謁大師。

元珪禪師見這位男子面貌偉岸,精爽不倫,就對他說:「來得好!先生有什麼要賜教嗎?」

「難道大師認得我嗎?」這男子驚奇地問。

「豈能有所分,我觀佛與眾生平等,對佛與眾生我都是一視同仁的,豈別對待?」

男子說:「我是嵩山嶽神。我能決定人們的利害生死,大師怎麼能對我和眾生一視同仁呢?」

元珪禪師:「你能決定人的生死,而我本來就無所謂生,你怎麼能讓我死?」

元珪禪師侃侃辯道:「我看我的身體與空無一物相等,看我和你也都相等,你能毀壞空無一物,能毀壞你自己嗎?假如能夠毀壞空無一物與你自己,我就是不生不死的了。你連這也做不到,又怎麼能決定我的生死呢?」

嵩山嶽神聽了,大徹大悟,稽首再拜道:「我雖然比其他的神靈聰明正直,可是又怎麼能知道大師有如此廣大的智慧和明辨呢?請您授我正戒,令我度世,來輔助我的威福。」

元珪禪師:「尊神既然已經乞戒,那就是已經受戒了。」

元珪禪師微笑著說:「為什麼這麼說呢?豈不知戒外無戒,又有什麼戒呢?」

「這個道理我也聽不明白。」

嶽神仍然堅持道:「還求大師授我正戒,收我為門下弟子。」

「那好吧。」元珪禪師推辭不了,當即鋪置座位,持爐焚香,端然而坐,說: 『我付你五戒,你如果能奉持,就大聲答:「能」。不能奉持,就答「不能」。』

嶽神說:「洗耳傾聽,虛心納教。」

元珪禪師以渾厚的嗓音問道:「你能不淫嗎?」

「可是我已經娶妻了啊。」嶽神不解地問道。

元珪禪師說:「不是指娶妻,而是指縱欲無度。」

「能。」嶽神乾脆地答道。

元珪禪師問:「你能不盜嗎?」

嶽神說:「我並沒有什麼缺乏的,哪有盜取呢?」

元珪說:「不是指這個,所指的是貪著世人的奉祀,如果有供奉你的話,惡人你也賜福於他,若不供奉你的話,善人你也造禍於他.」

「那麼,能。」嶽神不加思索地答道。

元珪禪師問:「你能不殺嗎?」

嶽神說:「我掌管著福善禍淫的大權,怎麼能不殺呢?」

元珪禪師說:「不是指這個,而是指濫殺無辜。」

嶽神應聲答道:「能。」

元珪禪師問:「你能不妄嗎?」

嶽神說:「我本就正直,怎能有妄呢?」

元珪禪師說:「不是指這個,指的是先後不合天心。」

嶽神說:「能。」

元珪禪師問:「你能不遭酒敗嗎?」

嶽神說:「這是力所能及的。」

「那好」

元珪禪師說:「以上這些就是佛戒了。」

頓了一頓,元珪禪師又說:「以有心奉持而無心拘執;以有心為物而無心想身。如果能做到這樣的話,那麼先天地生不為精,後天地死不為老,終日變化而不為動,畢盡寂默而不為休。能夠體悟到這一點,則雖娶非妻,雖饗非取,雖柄非權,雖作非故,雖醉非昏。如果能無心於萬物,則羅欲不為淫,福淫禍善不為盜,濫殺無辜不為殺,先後違天不為妄,昏荒顛倒不為醉,這就是所謂無心。無心則無戒,無戒則無心,無佛無眾生,無你也無我,無我無你,誰能戒呢?」

「我明白了。這下我可以神通廣大,與佛比肩了。」嶽神忘乎所以,手舞足蹈。

元珪禪師正色道:「你神通十句,五能五不能。而佛則十句,七能三不能。」

嶽神聞言,驚懼避席,恭恭敬敬地跪求道;「大師可以啟發愚蒙嗎?」

元珪禪師問:「你能上見上帝,東天行而西七曜嗎?」

「不能。」嶽神坦率地說。

元珪禪師問:「你能奪地祇,融五嶽,而結四海嗎?

嶽神回答:「不能。」

元珪禪師:「這就是所謂五不能。」

元珪禪師說:「佛能空一切相,成萬法智,而不能即滅定業。佛能知群有性,窮億劫事,而不能化導無緣。佛能度無量有情,而不能盡眾生界。這就是所謂三不能。定業也不牢久,無緣也只是一期,眾生界本無增減。從來沒有一個人,能夠主持有法。有法無主,這就是無法。無法無主,這就是無心。按照我的理解,佛也沒有什麼神通廣大之處,只是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而已,於是將地獄的景況顯現於眾生面前。如果有心有作,他的顯現必不能普遍周到。」

嶽神說:「我真的十分淺俗愚昧,從未聽過如此深奧的道理。大師授我法戒,我當奉行不二,更有什麼業因可拘於塵界呢?我願效我所能,報答您的恩德。」

元珪禪師反問道:「我觀身為無物,觀無常為法窟,塊然獨立,還有什麼欲求呢?」。

嶽神答道:「大師一定要命令我做點世間的事,以便展現我的神功,使已發心、初發心、未發心、不信心、必信心五等人,親眼看到我的神蹤,知曉有佛有神,有能有不能,有自然有非自然的道理。」。

元珪禪師笑著說:「何必這麼做呢?何必這麼做呢?」

嶽神堅持道:「佛也使神護法,大師難道想要與佛有所不符嗎?還請大師隨意垂教。」

元珪禪師不得已,只好說道:「嵩嶽東山,是閒居寺的屏障,卻一棵樹也沒有。北山雖有樹,卻背著閒居寺,未成屏障。你能把北山的樹移到東山來嗎?」

嶽神滿口應承:「謹尊嚴命。」

接著又陳說道:「我將在夜半三更,大興風雷,驚搖動盪,請大師不必驚駭。」說完,鄭重地作禮辭去。

元珪禪師目送嶽神遠去,但見儀杖逶迤,就像王者的隊伍一樣。

又見碧霞紅霞,紫嵐皓氣,間錯四散,幢蓋環珮,戈戟森森,淩空而去,漸漸消失。

當天夜晚,果然暴風吼雷,奔雲霆電,震撼殿宇,宿鳥驚狂,叫聲喧天。

元珪禪師安慰眾僧說:「別害怕,別害怕。嶽神跟我有所約定呢!」

第二天,晴空萬里,只見北山的樹木都移到了東山,整整齊齊,就像人們一棵一棵種植的一樣。

元珪禪師特地囑咐徒弟說;「我死了以後,這事千萬別讓外人知道。如果成為口實,人們將把我看成妖怪。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底下為古文言文

佛祖歷代通載卷第十三

嵩嶽元珪禪師示寂。師居嶽之龐塢。一日有異人。峨冠盛服擁衛而至。

珪曰。善來仁者。胡為而至。彼厲聲曰。師寧識我耶。

珪曰。吾觀佛與眾生等吾一目之。豈分別耶。

曰我此嶽神也。能生殺於人。師安得一目我哉。

珪曰。吾本不生。汝安能殺。吾視身與空等。視吾與汝等。汝能壞空與汝乎。使果能之。吾則不生不滅也。況汝不能。焉能生殺我耶。

神稽首曰。我聰明正直過於餘神。詎知師有廣大智慧。願授以正戒令我度世。

珪曰。汝既乞戒。即既戒矣。所以者何。戒外無戒。又奚戒哉。

神曰。此理也我聞茫昧。止求師戒。我身願為門弟子。

珪即張座秉爐正几曰。付汝五戒。若能即曰能。不爾即曰否。

神曰。謹奉教。

曰汝能不婬乎。神曰。亦娶也。

曰非謂此也。謂無羅欲也。神曰能。

曰汝能不盜乎。神曰。無乏我也。安有盜取哉。

曰非謂此也。謂饗而福淫不供而禍善。神曰能。

曰汝能不殺乎。神曰。實司其柄。焉得不殺。

曰非謂此也。謂有濫誤疑混也。神曰能。

曰汝能不妄乎。神曰。我惟正直。焉有妄哉。

曰非謂此也。謂先後不合天心也。神曰能。

曰汝不遭酒敗乎。曰能。

曰如上是為佛戒也。以有心奉持而無心拘執。以有心為物而無心想身。

能如是則先天地生而不為精。後天地死而不為老。終日變化而不為動。畢竟寂滅而不為休。

悟此則雖娶非妻也。雖饗非取也。雖柄非權也。雖作非故也。雖醉非惛也。是謂無心而已。

無心則無戒。無戒則無心。無佛無眾生。無汝亦無我。無汝則孰為戒哉。

神曰。我神通去佛幾何。

曰汝神通則十句五不能。佛則十句七能三不能。

神竦然辟席曰。可得聞乎。

珪曰。汝能戾上帝東天行而西七曜乎。曰弗能也。

珪曰。汝能奪地祇融五嶽而結四海乎。曰弗能也。

珪曰。是謂五不能也。

佛能空一切相成萬法智。而不能即滅定業。

佛能度無量有情。而不能盡眾生界。是謂三不能也。

然定業亦不牢久。無緣亦謂一期。眾生界本無增滅。

廓無一人能主有法。有法無主是謂無法。無法無主是謂無心。

如我解佛。亦無神通也。但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耳。

神曰。我誠淺昧。未聞空義。師所授戒我當奉行。今願報慈德効我所能。

師曰。吾觀身無物。觀法無常。了然更有何欲。

神曰。師必命我為世間事展我神功。使已發心未發心。信心不信心等人。

目我神蹤。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。有自然有非自然者。

師曰。吾無用是為。

曰佛亦使龍神護法。師寧墮叛佛耶。第隨意示誨。

師不得已曰。東岩寺之障。莾然無樹。北岫有之。然而背非屏擁。

汝能移北樹於東嶺乎。

神曰。既聞命矣。恐昏夜必有喧動。願師無駭。即作禮辭去。

使門人送而且觀之。見儀衛逶迤如王者之狀。嵐靄煙霞紛綸間錯。

幢幡環佩凌空隱沒。

是夕果有暴風迅雷奔雲震電。棟宇搖蕩宿鳥驚呼。

師謂眾曰。無怖。神與我契矣。拂旦和霽。則北山之松盡移東嶺。

森然行植焉。

師誡其徒曰。吾沒後無令外知。若為口實人將妖我矣。

師伊闕人。姓李氏。幼歲出家具戒得法于老安國師。壽七十有三云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文出處:釋氏稽古略;嶽神乞戒。

景德傳燈錄卷第四;前嵩嶽慧安國師等法嗣一十八人;嵩嶽元珪禪師。

禪宗正脉;嵩嶽元珪禪師。

佛祖綱目卷第三十;元珪禪師為嵩神說法

 

弟子問佛祖:「您既神通又慈悲,為何還有人受苦?」佛祖說:「我雖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,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:

第一,因果不可改:自因自果,別人是代替不了的;

第二,智慧不可賜:任何人要開智慧,離不開自身的磨練;

第三,真法不可說:宇宙真相用語言講不明白,只能靠自己實證;

第四,無緣不能度:無緣之人,他是聽不進你的話的,正所謂天雨雖寬,不潤無根之草,佛法無邊,難度無緣之人。

「佛有三不度」,有三種情況、三種人,佛法是不能度他們的。

緣分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。大家說說你們現在坐在這裡跟師父是什麼緣分?不學佛,你們能認識我,我能認識你們嗎?不認識的。菩薩、佛雖說法力無邊,但是有三種人連佛和菩薩都不能救度。

佛經上云:「佛有三不度,即無緣者不度,無信者不度,無願者不度。」「無願」就是沒有願力的人,也不度。跟大家稍微解釋一下。

第一,佛不度無緣之人

因為佛是智慧的化身,無緣者就難以接觸到真正的智慧。我問你們,在人間一個傻得不得了的人,你說聰明、有智慧的人會跟他交朋友嗎?正所謂「天雨雖大,不潤無根之草;佛門雖廣,難度無緣之人!」所以有緣千里來相會,無緣對面不相逢。你們跟師父、跟菩薩有沒有緣分?(有)

第二,佛不度無信之人。

如果你不相信,就算有機會接觸到這麼智慧的佛法,也是心生懷疑:「能有這麼靈嗎?」因為「信為道源功德母」,信能遠離生死苦海,信能長養諸善根。信以菩薩作為基礎,相信菩薩能夠救你的話,一個生癌症等死的人,當他相信菩薩能夠救他的時候,他是不是有希望了?

第三,佛不度無願之人。

沒有願力的人已經沒有辦法,不需要任何人去度他,因為他已將自己拋棄了,他覺得「我沒有願力,無所謂的」,這種人菩薩都度不了。

佛門說「普度眾生」,為什麼還有不能度的人呢?其實並非佛不想度前面講的三種人,而是這三種人根本沒有辦法度。「普度眾生」是靠緣分的,是相信的,是有願力的。

如果眾生沒有緣分,菩薩還是慈悲,雖然現在不能度你,但是佛會給你安下佛緣,等到你緣分成熟了,菩薩照樣來度你。

 

 

佛有四件事做不到

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注意了,佛並不是無所不能的,我們去寺廟拜佛時,有些事情可以求佛,有些事情就別再去求佛了,因為佛也不能事事都辦到。

這四件事佛也做不到,求佛不如求自己,看一看是都有哪四件事?

第一件事:因果不可代。

佛經上上說:「父作不善,子不代受,子作不善,父不代受,善自獲福,惡自受殃。」因果是佛法的核心內容,也是佛無法改變的事實,比如一個人做了惡事,去求佛將惡報轉移給他人,這樣的想法是非常愚癡的,因為佛也無法做到。

佛雖然神通廣大,但因果更是高於一切,佛教認為個人的因果個人承受,別人代替不了,佛也沒有辦法去操控世間的因果。我們在佛前許願時,違背因果的願望,就不要對佛說了。

第二件事:定業不能滅。

定業就是已經形成的因果佛也無法改變,《楞嚴經》上說:「假令經百劫,所作業不亡,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。」一個人所種下的善惡之因,一但形成定業就無法改變,佛也無力回天。

不過在所造的業還未受報之前,我們卻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業果,比如一個人做了壞事,因為緣分還沒有到來,所以還未形成惡報,這個時候,如果他誠心去忏悔並且努力彌補自己的過錯,他所將要承受的惡報就會減輕。

第三件事:無緣不能度。

天雨雖寬,不潤無根之草,佛法廣大,不度無緣之人。這是白馬寺中的一副對聯。佛並不是不想度無緣之人,而是沒有能力去度無緣之人。佛要度人,需要眾生的配合才行,如果佛為你說法,你不聽、不信,還誹謗佛法,那佛如何能度你呢?

第四件事:眾生度不盡。

佛雖然能度世間的一切眾生,但卻不能度盡一切眾生。釋迦牟尼佛雖有無量神力,在十方說法、度眾生,卻不能盡度一切眾生,若一切眾生得度,則無未來世佛故。所以眾生不盡,以是故應更有餘佛。

佛與眾生是相對存在的,如果眾生全部被度盡,也就沒有佛存在了,只要佛在,就一定還有未能度盡的眾生存在。

金剛經上佛說:「我應滅度一切眾生,滅度一切眾生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。」換句話說,佛無法度人,唯人自度,佛度一切眾生後,也沒有一個眾生真正的度,因為得度是虛妄的,本來無眾生才是實相的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四件事做不到 三種人不渡
    全站熱搜

    Ethan 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