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缽油的啟示【轉貼】
💦佛陀時代有所謂“六群比丘”,就是不聽言教、沒有威儀、不精進,被同伴們看不起,也不受人敬重的那些比丘。
💦有一句話說“佛世六群比丘,猶賢於佛滅度後馬鳴龍樹”,這個典故是從哪裡來的呢?
在佛陀滅度後一百多年,也就是阿育王的時代,有一位阿羅漢,名叫優波毱多,具足六通,為大導師。他很想知道佛陀的殊勝相貌以及佛陀時代比丘們的威儀舉止。
當時有一位老比丘尼,一百二十歲,年少的時候曾經見過釋迦牟尼佛。所以優波毱多就派弟子到這位比丘尼那裡,告訴她某一天優波毱多要來拜訪她。
在優波毱多未到時,老比丘尼先用缽盛滿麻油,放在門後。優波毱多到了,慢慢推門進來,這缽麻油溢出了一些到外面,可是優波毱多並不曉得。
坐下之後,優波毱多就問老比丘尼可曾見過佛陀,佛陀的相貌、舉止如何。這位老比丘尼說,釋迦牟尼佛的相貌威嚴,簡直無法形容。
她說,她小的時候,有一天很多人喊著“佛陀來了,佛陀來了!”她一听就跟大家到外面迎接佛陀。當她見到佛陀的光明,就立刻頂禮。當她頂禮時,頭髮上的金釵掉到地上。
平時在這幽暗的樹林當中想找到地上的金釵是不容易的,可是由於佛陀身上有光明,照亮了樹林,使她能夠找到金釵。由於見到佛陀有這樣殊勝的相好光明,她就隨佛出家了。
💦優波毱多尊者又問:“佛陀在世時,比丘們的威儀怎麼樣?”
💦她說:“當時比丘的威儀,每個人都比尊者您的威儀端嚴。為什麼?
當時六群比丘也來過我這裡,卻未曾使滿缽的麻油溢出來,可見尊者您雖然是六神通阿羅漢,威儀卻不如佛世六群比丘。”
這一點就令我們感嘆,佛陀時代跟隨在佛身邊的出家人,即使最差的,也勝過佛滅度以後最有修行的修行人。
💦由此也可以曉得,我們現在,處是五濁惡世,時是末法時代,以我們這種根機,與六群比丘當然絲毫不能比,而優波毱多已經是證果的阿羅漢,更不能比。可是如果往生極樂世界,在諸佛之王阿彌陀佛面前,在超越十方淨土的極樂淨土當中,怎麼不當下證入果位呢?
優波毱多這個典故,我早年看過,給我的啟示很大。想到當時的出家人,不管證果沒證果,他們的威儀舉止是多麼安詳、平和,內心是多麼專注、寂靜。
◆一個人的外貌是內心的顯現,從言語舉止可以看出他的內心境界。內心如果平和、寂靜、沒有雜念,他的舉止就比較安詳、溫和;如果言語舉止比較粗魯、躁動,就表示他內心是急躁、浮動的。
🗼所以,《宗風·俗諦》寫道:
生活——簡單,樸素。
語言——誠懇,和藹。
威儀——安詳,穩重。
🗼學佛人,不管在家、出家,盡量要安詳、穩重,一方面從外表的行住坐臥來要求內心;另一方面可以晨起靜坐念佛,念到比較相應的時候,也能體會到一種寂靜,然後保持這種心境來為人處事。
如果能這樣的話,語言就會比較親切和藹,同時也不會計較,不會推測他人的動機:這是從內心的寂靜顯現行儀的安詳。
這一缽油的啟示,我們學佛的人應該將它記在腦海中。
恭錄自《往生論注》核心講記
留言列表